近日,医院麻醉手术科应用精准麻醉技术和术后多模式镇痛技术,助力胸外科成功完成多例精准麻醉下的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有效降低了伤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
传统的胸科手术、手术后切口疼痛剧烈,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相对较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较长。为减少患者痛苦和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麻醉手术科杨付明主任医师团队、胸外科王博文主任医师团队和福建医院援宁专家梁明强博士联合会诊,共同为多名患者制定了详细的麻醉及手术方案,即“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及“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
病例1:左下肺结节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及单孔胸腔镜左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疼痛评分仅为1分,术后第2天拔管。
病例2:左后纵隔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及单孔胸腔镜左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疼痛评分仅为1分,术后第2天拔管。
病例3:双侧多发肺大泡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及通气双侧单孔胸腔镜多发肺大泡切除术,术后疼痛评分仅为2分,术后第4天拔管。
近年来,我院麻醉手术科积极践行舒适化医疗理念,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优化措施,积极开展精准麻醉技术和术后多模式镇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器官功能尽快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助力患者快速康复。麻醉手术科杨付明主任介绍,随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利用超声显示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在可视条件下进行穿刺和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麻药到相应的区域,阻滞相应的神经,是相应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阻滞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以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疼痛评分标准相关知识科普疼痛评分标准有很多,临床上常用的就是VAS疼痛评分标准,VAS疼痛评分标准将疼痛从0-10分为十一级:0是代表没有疼痛,10代表最大的疼痛。依据病人根据自身的感觉,从0-10中间选择1个级别来代表自己的疼痛。三分以下1-3分,代表疼痛比较轻微,患者可以忍受;4-6级的疼痛,患者的疼痛会影响睡眠,但是也可以忍受;7-10分的疼痛,患者有逐渐强烈的疼痛,不能忍受。(供稿/摄影:麻醉手术科顾小荣、窦亚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