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哮喘控制率仅三成
小心不咳不喘的哮喘
/提醒/
有些哮喘“躲猫猫”
不咳也不喘
典型哮喘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但有不少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如此,很容易导致误诊。
“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症状是顽固性咳嗽。多以夜间和清晨咳嗽为主,很易误诊为感冒;“装修性哮喘”顾名思义,在装修过程中引发的哮喘。轻者会出现咽干、咽痛等轻微的上呼吸道疾病症状;重者会引起咳嗽、胸闷,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运动性哮喘”指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哮喘,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男性儿童发病率较高。其特点为在持续5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症持续约l小时可逐渐缓解;“胸闷变异性哮喘”不咳不喘,唯一的临床症状是胸闷,尤其在夜间加重,有过敏病史或哮喘家族史,都要考虑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可能。
据中国哮喘联盟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人以上患哮喘,而我国大约有万哮喘患者,发病率虽较发达国家低,但死亡率达36.7/10万,远高于发达国家。
哮喘这个病,曾打倒过贝多芬,吓唬过古代名医,留下了“名医不治喘”的遗训。专家提醒,有半数哮喘患者未规范治疗,不仅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者还可致命。
/热点/
“哮喘主角”成
影视新宠无处不在
或许是因为近些年空气污染较受 风靡一时的热播剧《金枝欲孽》中,尔淳小主是典型的哮喘患者,用五石散减少哮喘发作的痛苦,当五石散不管用后,太医用香包进行抢救却让病情加重了。
哮喘是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长期存在。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若早期识别,规律用药,则气道弹性有恢复空间;如发作频繁或者治疗不正规,可导致气道壁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影响终身肺功能,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事件/
“老哮友”吃错平喘药呼吸衰竭
影视剧也是源于生活,哮喘用错药还真会致命。
72岁的李婆婆是个“老哮友”。一年前在家看电视时,被一则没任何毒副作用的“平喘药”广告吸引,订购6个月量的药。刚开始吃觉得咳喘症状明显好转,但3个多月后,加大药量不仅没见好转,全身上下还都提不上劲,尤其是有次受凉感冒后,咳喘明显加重甚至无法活动。
家人赶医院,接诊的大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呼吸衰竭”。经过积极抢救和对症治疗后,婆婆才脱离危险。原来,婆婆服用的“平喘药”里很可能含激素成分,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所以使用有严格的要求,这药不是想用就能随便用。
/调查/
“发作了再治”成哮喘难控主因
年—年,钟南山院士领衔了一项覆盖国内30个省市90医院的全国哮喘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哮喘在我国控制率只有30%多。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患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就觉得万事大吉,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结果往往造成病情反复。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银魁,与哮喘打了几十年交道。他曾碰到过一位61岁的患者,年轻时就咳喘厉害,因考虑经济原因,医院规范治疗,只是自己买止咳、补肺的药吃。一晃30多年过去,药换了十几种却喘得越来越厉害,甚至拿重东西就心慌,结果一检查,除支气管哮喘之外,还有肺气肿、右下肺大泡、肺心病,整个肺都“坏”得差不多了。
他在临床中发现,哮喘患者控制率低最主要原因,是没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同时哮喘患者或家属在认知上存在着不少误区。如果患者在病情缓解期仍能坚持规范的治疗,医院进行复诊、评价,就能很好控制病情,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有的甚至能成为体育健将。
/防治/
像量血压一样定时测“肺年龄”
其实肺也是有年龄的!我们有时会通过肺龄来评估机体的肺健康状况。肺功能检测是哮喘、慢阻肺等慢性气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根据最新的哮喘防治指南,当出现反复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并且在夜间和早晨加重;这些症状可由锻炼、大笑、过敏原、冷空气、感冒病毒引起,尤其是当一些患者只有咳嗽或胸闷等症状时,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是否为哮喘。
有位哮喘患者治疗近一年,恢复不理想却找不出原因。他找陈银魁主任咨询时,被问及“什么时候做过肺功能检查”,结果只在一年前生病时做过,后来再没有检查过。陈银魁让查个肺功能,结果显示该患者肺功能确实没一点改善,通过抽丝剥茧最终帮他找到原因,是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压根没有吸进去。
陈银魁主任提醒,肺功能还是哮喘控制的重要参考值。哮喘患者往往根据自身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病情,但主观的成分较多,不够客观,其治疗方式、用药剂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怎么加减也有讲究,除了看症状,还得做肺功能检查。建议患者能像量血压一样定时监测肺功能。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扫描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白瘕风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