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演练背景设置
"患者骆某,男,46岁,张坂镇XX村户籍,隐瞒流行病学史,且否认发热病人接触史。其因胸闷,伴气促,活动后胸闷、气促加重,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无畏寒、无发热到我院就诊。门诊拟因“反复胸闷10余年,再发8天”收入我院三楼过渡病房住院治疗,并于当日进行核酸采集。入院体温36.8℃,后行各项检查提示:五分类血常规+快速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11G/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0%,淋巴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C-反应蛋白8mg/L。胸片提示:双肺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双肺肺气肿,多发肺大泡;双侧胸膜增厚、粘连;纵膈及右肺门多发钙化灶。"为进一步提升卫生院应急处置水平,强化卫生院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与传播,切实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7月20日下午,张坂镇卫生院聚焦实战,组织开展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核酸检测结果考虑为可疑阳性患者)应急处置演练。
检验科负责人收医院检验科通知,住院患者骆某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立即上报病房负责人。
科室接到通知,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接到骆某核酸检测结果考虑为可疑阳性后,护士长立即着二级防护。随后予骆某戴上医用外科口罩及手套,并引导其由过渡病房转至专用隔离留观室。引导过程中,护士长与骆某保持一米以上间距。
防疫指南
骆某转入专用隔离留观室后,其主治医师随即再次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详细询问其发病前(1-2月)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症状体征(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等信息,并对骆某家属及最近密切接触史进行详细询问登记。调查结束后,骆某的主治医师马上向科主任详细报告相关情况。
骆某所在科室负责人收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分管领导与院感负责人。
立即上报分管领导院感负责人
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立即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与院内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与确认。
经调查与确认,卫生院初步判定为骆某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区民生保障局,由区民生保障局组织区级专家会诊。
同时,院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小组各部门随即各司其职,按照“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深入开展流行病学史调查,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治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扩大。
经区级专家会诊,确认骆某符合疑似病例,按照规定,卫生院立即将骆某由其主治医师引导,经过专用通道,采用上级派出的专用负压急救车,医院治疗。同时,由值班护士着二级防护组织当前卫生院人员疏散至院内隔离点,并组织流行病史调查。
由预检分诊人员严控卫生院各出入口,严禁在院人员外出与院外人员进入。
同时,经区级专家会诊后,卫生院立即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负责人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转运后,由消杀人员着二级防护按照规定,全方位、全范围、全覆盖地对骆某所在病房、行走过的区域、相关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随后,卫生院组织病案资料整理与分析,对骆某接触过的患者及群众、医务人员展开全面排查,并进行严格严密评估,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统一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同时,卫生院立即组织当天在院所有人员有序地开展核酸检测。
下一步,该院将深入细化完善应急处置方案,改善演练脚本,再通过加大理论培训力度、增强实战演练频次,确保当事件发生的时候,应急队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来源:张坂卫生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